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揆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李揆吕諲同相肃宗才居之上。
以事出守荆南,而政誉甚美,再入为相,密遣直省官江陵求諲之事,乃奏之,袁州刺史
噫!
欲陷,乃自陷也。
且执大政于岩廊之上,当思所以辅翼人主之道,以泽天下,而不误苍生。
不以喜怒私国家之法,不以亲雠坏朝廷之公,贤有雠必擢拔而用之,不肖而亲者必摈斥而去之,庶几上不负于君,下不愧于人。
而反恶其有美政,而恐得用,欲求其瑕,阴肆倾陷,此岂有心于天下哉?
盖笔札之士,非廊庙之器。
其始进也,不考其实,如南郭先生之徒;
及得位,而不知所以为大臣之道,而恃居中制外、有临高走丸之易,而欲害外臣,岂不愧于古之祁奚哉!
真怀腐而欲香,入水而求不濡之人也。
噫!
身为大臣,而父事中人李辅国,而复嫉害正人,其后元载用事,而置之散地,卒至流落,盖亦有所召也。
唐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太宗文皇既受内禅,孜孜求治,勤劳万机。
听纳谏诤,宽恤刑狱,平壹征赋,减省用度,驾驭中外,抚养生聚,不以大宝为贵,不以黄屋为心。
谦虚以接群臣,果断以决大事,恐惧丕业,务成太平之治。
内有房、杜以经纶庶政,外有英、卫以征讨四方。
有魏公、王圭之启沃,有马周、刘洎之议论,有无忌、士廉之保祐,有季辅、行成之正色,有文本、正伦之维持,有戴胄、伏伽之执法,有世南、百药之经术。
听政之暇,则引文学之士更直阁下,以商榷古今是非,咨访治道之得失。
此天下不得不治也。
高宗之初,承贞观之遗迹,耆儒硕臣,尚布中外,故永徽之初,亦克乂宁。
及夫无忌、遂良、韩瑗、来济、上官仪之徒继遭窜戮,忠义之士结舌避祸,诡诞之臣攘袂而进,而李义府、许敬宗之伦,倒持国柄,尤为巨蠹。
复有武媪悍妒,恣穷妖淫,僩然自得,不复愧耻。
此不得不乱尔。
中、睿之朝,武三思太平安乐公主倚恃城社,竞为狐鼠,号令刑政,棼然无纪,朝廷乃市道之薮,刑赏乃权倖之柄。
明皇帝跃于艰危之际,目击衰敝之政,即位之始,铲除污迹,一新王道,摈绌奸诡,登用贤俊,讲求治体,尊尚儒术。
姚崇、宋璟以忠正而用,张说、二苏以文雅而进,李元纮、卢怀慎以清俭而任,魏知古、源乾曜以吏术而升,张九龄、韩休以方正而选。
此不得不治尔。
及夫天宝之间,骄于承平,游心于神仙之妄,肆情于嬖倖之宠。
周子谅直言,而扑死于文陛;
李适之介讦,而贬死于宜春
内则杨、李紊坏国体,外则哥、牛邀求边功。
社稷已危而未悟,奸雄已萌而不知,遂使草鞠繁华之地,兵屯宫禁之下。
至于肃宗之时李辅国用事,而有南内之变。
代宗之世,鱼朝恩持权,而有陕州之幸。
德宗以雄略之才,欲刷多难,然而炎、杞以憸巧之才,取怨四方,以至泾原之兵,窃发辇下,匆遑奉天之狩,窘迫兴元之幸。
外臣由是倔彊,帝祚由是渐弱。
顺宗之朝,伾文、执谊之徒,凡所施设,尤可嗤笑。
宪宗中兴,欲洗宿愤,任用武元衡、杜黄裳、裴度、崔群、权德舆、韦处厚、裴洎等,取蜀、,平淮、蔡,收冀、郓,然望开元已邈然不及矣,况贞观乎!
穆宗、昭悯、文、武、宣、懿而下,忽治忽乱,忽得忽失。
注、训以小器而大谋,牛、李以私怨而公报,盗贼由是蜂起,藩镇由是跋扈,灾连祸踵,遂失天下。
每观其史,未尝不痛心疾首,以至泣下沾襟,而不能止也。
广州十贤赞 其七 岭南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太子太师太傅谥曰贞简李勉 北宋 · 蒋之奇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三四
李勉玄卿惠王之孙。
沈雅清整,好学有闻。
调开封尉,俗厖难治。
摧奸抉隐,已为能吏。
扈从灵武,乃擢御史
笑语哗纵,维时崇嗣大将管崇嗣
勉劾不恭,帝叹以云:「自吾有勉,朝廷乃尊」。
关东献俘,百人且死。
中有叹者,过问所以。
「被胁而官,非敢辄反」。
入言寇污,天下且半。
虽欲澡心,厥路无繇
驱以助贼,殆非良谋。
愿勿尽杀,帝嘉其意。
驰骑完宥,归者日至。
连擢少卿,欲柄用之。
辅国之骄李辅国,讽使下己。
勉终不肯,宁为刺史
江西部人,父病为蛊。
埋书勉名,掘验不诬。
是孝于父,纵释不诛。
尹京兆,不谄军容鱼朝恩
前尹黎干治饷,我独不供。
节度岭南,盗贼负险番禺贼马崇道叛将朱济时负阴为乱。)
残十馀州,至皆讨斩(遣将李观容州刺史王竑斩之。)
西南夷舶,岁四五至。
谁为苛谨,困此讥视。
勉既絜廉,又征不暴。
明年共来,四十馀柁。
居官之久,清静自敕。
器用车服,未尝抆饰。
迨其召归,至于石门
尽搜其家,所畜犀珍。
投之江中,囊笥一贫。
时谓清节,可辈三人宋璟卢奂李朝隐。)
部人叩阙,请为立碑,以颂其德,代宗许之。
徙节滑亳,不威而治。
诸帅暴桀,皆所尊畏。
灵耀之奔李灵耀),勉缚以献。
忠臣李忠臣之逐,诏移治汴。
襄城失守,援兵莫至。
溃围东出,未足为愧。
帝尝问勉:「卢杞奸邪,朕顾不知,其故谓何」?
勉曰:「杞奸,闻于天下。
独帝不知,是奸邪也」。
对则甚韪,然益见疏。
为相二岁,辞位以居。
勉之少贫,尝在逆旅。
诸生且死,出金以与。
「为我葬馀,君可自取」。
勉诺既葬,置金棺下。
其家来谒,启墓付之。
将相奉赐,亲党是遗,没无赢藏,其清若兹。
礼贤下士,善终如始。
幕府有卒,宴必沃馈。
每遣戍兵,存问家室。
视其资粮,人得死力。
鲠亮廉介,在廷所少。
七十二终,为宗臣表。
慎柄策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六、《圣宋文选全集》卷二○
有王者之事,有大臣之事,有将帅、有司之事,有嬖臣之事。
任忠贤以为将相,责之以天下之安危,可用则用,可黜则黜,断之以至公而无所疑,王者之事也。
坐于庙堂,夹辅人主,进退百官,大臣之事也。
提士众,出入于生死,将帅之事也。
审情实以为轻重,不敢阿私,有司之事也。
结袜折枝,尝药彻膳,出纳诏教,扫除宫中,启闭门闼,嬖臣之事也。
贵贱小大,各守其业,而天下治
嬖臣不可使之为大臣、将相、有司之事,如裳之不可以为衣,履之不可以为冠,锥之不可以为戟也。
如鼠之不可负方斛之器,犬之不可驾国马之辀也。
故天下之大柄三:曰官赏、曰兵、曰刑。
三者之得失,治乱之所系,安危之所从,天下之所以为休戚。
故王者重之,必付之于将相、有司,而不以私其左右。
所谓嬖臣者,不过言甘而色令,顺指意、健于使令,宠之极,饶之以财而足矣。
饶之以财而不及于政,则天下无恟恟之议,小人有终身之安,而王者未失为明君。
后世不然,惑其所近,忌其所远,意谓天下之人,举无足信,而莫于嬖臣者。
内外大事,凡可以为国忧,必嬖臣监督之,然后以为安其意,侵取将相、有司之事,任于嬖臣。
官赏、兵、刑,莫不为小人之所有,破大公之法,激四海之怒,奸盗不顺,指之以为辞,以至于乱天下。
彼嬖臣者趑趄煜爚于人君之侧,当得金钱,足以快口腹耳目之欲,则亦已矣。
又自知己之可恶,常恐天下之人嫉己而诛除之,故蚤暮计虑,为全安深固之策,偷取时柄以自环,或专官赏,或典兵戎,或预刑狱。
得官赏之柄,则进其党伍于朝以为援;
得兵之柄,则震胁主心而威制天下;
得刑之柄,则沮忠直之气而窒言者之口。
自古危亡,未有不始于此者也,王者独何取于嬖臣哉!
汉之衰也,有王甫、侯览、伍璜、张让之徒;
唐之衰也,有李辅国、程元振、王守澄、鱼朝恩、刘季述、田令孜之徒。
穴于朝廷之间而私有大柄,公卿将相多出其门,所欲进则吹嘘咳唾,立致贵要,弃置大臣如奕棋然。
又有北军校尉,有神策军中尉,有观军容,有诸道监军,兵柄皆在嬖臣,而天子或自其废置。
又有黄门北寺狱,有掖庭诏狱,有神策北军狱,忠贤之不附己者,虽将相大刑,或留仗内而成于中人之手,此汉、唐之所以亡也。
尝谓汉文帝不独有治天下之道,而亦善宠小人。
邓通极嬖矣,欲富之,则赐之铜山而使之擅铸。
及戏弄于朝,申屠嘉欲举法,不敢亟赦之,度已困辱,然后谢而召
故嬖臣在侧,而人下未尝不指目愤怨,虽有嬖臣,亦为文帝可矣。
茍如文帝,岂惟一嬖臣,虽十数犹足以为治。
后世之君,宠小人则付之以将相、有司之柄,不为文帝之所以嬖之者,岂不误哉!
方明主在上,集用天下之正人,故小人虽多,莫敢辄动,屏息敛手,以听朝廷之所为。
然久屈故态,宜有愤郁弗平之气。
彼且伺人主之惑,待贤者之隙,将泄其怒而大有所为,此实乱亡之几,不可不素虑也。
往日用兵之地,及河防之要与诏狱之大者,辄临讯以寺人,而进退大臣,又或防其毁誉之说,此可为懔懔者也。
明主诚能守官赏、兵、刑之柄,不为嬖臣之所盗,而有功则虽倾内府以宠之,未足以危社稷而为天下之大害,可不慎欤!
元日四首 其四 明 · 沈周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频频逢献岁,健日忆儿童。
有母敢称老,无年不愿丰。
堂光静宜北,风气暖知东。
万扰来吾虑,悠悠致静忠
子美忆昔诗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东坡诗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忆昔》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
李辅国也。
「张后不乐上为忙」。
肃宗张皇后也。
「为留猛士守未央」。
郭子仪夺兵柄入宿卫也。
唐制乐律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曲洧旧闻》卷五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唐初,即用隋乐。
武德九年,始诏祖孝孙、窦琎等定乐
初,隋用黄钟一宫,惟击七钟,其五悬而不击,谓之哑钟。
张文收乃依古断为十二律,与孝孙等次调五钟,叩之而应。
由是十二钟皆用。
至肃宗时山东人稷延陵得律,因李辅国奏之,云:「太常乐调,皆不合黄钟,请悉更制诸钟磬」。
帝以为然。
乃悉取诸乐器摩剡之,二十五日而成。
然以汉律考之,黄钟乃太簇也。
当时议者,以为非是。
唐用肃宗乐,以后政日急,民日困,俗日偷,以至于亡。
以理推之,其所谓下者,乃中声也。
悲夫!
皇帝奉迎上皇请编史册表 唐 · 苗晋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伏见工部侍郎李遵殿中监李辅国言。皇帝于望贤宫奉迎上皇。
望楼趋驰。捧足呜咽。
问安既退。侍膳皆亲。
及出宫之时。亲选龙媒。
侍从归阙。孝敬之至。
傍感人神。四海归心恩深锡类。
偫臣何幸。得睹盛美。
陛下武功冠于千古。孝德踰于百王。
昔夏之有穷。少康复其业。
汉之新莽光武缵其绪。
虽复崇名茂绩。辉映当时。
而皆旷日持久。动数十载。
致使宗社郡邑。荡无复遗。
未有如陛下神武奋发。睿谋独断。
曾不再稔。扫清偫凶。
奉迎圣皇。不失旧物。
蒸蒸翼翼。荣辉区宇。
考之传记。振古木闻。
天地人神。孰不庆幸。
臣请编诸史册。传之不朽。
郭仆射764年11月14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抑又闻之。端揆者。
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
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
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
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
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淩烟之阁。
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
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
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可不儆惧乎。书曰。
尔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
尔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
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邱之会。微有振矜。
而叛者九国。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
言晚节末路之难也。从古至今。
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
废此而不乱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
仆射指麾宰相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
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
何况积习更行之乎。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军。
破犬羊凶逆之众。众情忻喜。
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
仆射又不悟前失。竟率意而指麾。
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
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
亦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
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
仆射得不深念之乎。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
清修梵行。深入佛海
况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
朝野之人。所共景仰。
岂独有分于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
恬然于心。固不以一毁加怒。
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汨其志哉。
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
朝廷上位。皆有等威。
以明长幼。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
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已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
师三公令仆少师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
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
卿监卿监之班。将军将军之位。
纵是开府特进。并是勋官。
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
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
贵者为卑所淩。尊者为贱所偪。
一至于此。振古未闻。
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
朝廷列位。自有次序。
但以功绩既高。恩泽莫二。
出入王命。众人不敢为比。
不可令居本位。须别示有尊崇。
只可于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位。
御史台众尊知杂事御史。别置一榻。
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
圣皇时。开府高力士承恩传宣。
亦只如此横座。亦不闻别有礼数。
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辅国倚承恩泽。
径居左右仆射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
古人云。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
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又一昨裴仆射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书
当时辄有詶对。仆射恃贵。
张目见尤。介众之中。
不欲显过。今者兴道之会。
还尔遂非。再猲八座尚书
欲令便向下座。州县军城之礼。
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
不应若此。今既若此。
仆射意只应以为尚书之与仆射。若州佐之与县令乎。
若以尚书于县。则仆射尚书令
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矣。
今既三厅齐列。足明不同刺史
尚书令仆射。同是二品。
只校上下之阶。六曹尚书并正三品。
又非隔品致敬之类。尚书之事仆射
礼数未敢有失。仆射顾尚书
何乃欲同卑吏。又据宋书百官志。
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国家始升。
别作二品。高自标致。
诚则尊崇。向下挤排。
无乃伤甚。况再于公堂。
猲咄常伯。当为令公初到。
不欲纷披。僶俛就命。
亦非理屈。朝廷纪纲。
须共存立。过尔隳坏。
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电含怒。
责斁彝伦之人。则仆射其将何辞以对。
论百官论事疏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御史中丞李进等传宰相语。
奉进止
诸司官奏事颇多。
朕不惮省览。
但所奏多挟私谗毁。
自今论事者。
诸司官皆须先白长官
长官白宰相
宰相定可否。
然后奏闻者。
臣自闻此语已来。
朝野嚣然。
人心亦多衰退。
何则。
诸司长官
皆达官也。
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
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
故其出使天下。
事无巨细得失。
皆令访察。
回日奏闻。
所以明四目
达四聪也。
今陛下欲自屏耳目。
使不聪明。
则天下何述焉。
诗云。
营营青蝇。
止于棘。
谗言罔极。
交乱四国。
以其能变白为黑。
变黑为白也
诗人深恶之。
故曰取彼谗人。
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
投有北。
则夏之伯明
楚之无极。
汉之江充
皆谗人也。
孰不恶之。
陛下恶之。
深得君人之体矣。
陛下何不深回听察。
其言虚诬者。
则谗人也。
因诛殛之。
其言不虚者。
则正人也。
因奖励之。
陛下舍此不为。
使众人皆谓陛下不能明察。
而倦于听览。
以此为辞。
拒其谏诤。
臣窃为陛下痛惜之。
臣闻太宗勤于听览。
庶政以理。
故著司门式云。
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
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对。
不许关碍
所以防壅蔽也。
并置立仗马二匹。
须有乘骑便往。
所以平治天下。
正用此道也。
天宝已后。
李林甫威权日盛。
偫臣不先咨宰相辄奏事者。
仍托以他故中伤之。
不敢明约百官。
令先宰相
又阉官袁思艺日宣诏至中书
元宗动静。
必告林甫
林甫得以先意奏请。
元宗惊喜若神。
以此权柄恩宠日甚。
道路以目。
上意不下宣。
下情不上达。
所以渐致潼关之祸。
皆权臣误主。
不遵太宗之法故也。
淩夷至于今日。
天下之弊。
尽萃于圣躬。
岂陛下招致之乎。
盖其所从来者渐矣。
自艰难之初。
百姓尚未凋弊。
太平之理。
立可便致。
李辅国当权。
宰相专政。
递相姑息。
莫肯直言。
大开三司
不安反侧。
逆贼散落将士。
北走党项。
合集土贼。
至今为患。
伪将更相惊恐。
思明危惧。
扇动却反。
又今相州败散。
东都陷没。
先帝由此忧勤。
至于损寿。
臣每思之。
痛切心骨。
今天下兵戈未戢。
疮痏未平。
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
以广视听。
而欲顿隔忠谠之路乎。
臣窃闻陛下在陕州时。
奏事者不限贵贱。
务广闻见。
尧舜之事也。
凡百臣庶。
以为太宗之理。
可翘足而待也。
臣又闻君子难进易退。
由此言之。
朝廷开不讳之路。
犹恐不言。
况怀厌怠。
宰相宣进止。
使御史台作条目。
不令直进。
从此人人不敢奏事。
则陛下闻见。
只在三数人耳。
天下之士。
方钳口结舌。
陛下后见无人奏事。
必谓朝廷无事可论。
岂知惧不敢进。
林甫国忠复起矣。
凡百臣庶。
以为危殆之期。
又翘足而至也。
如今日之事。
旷古未有。
李林甫杨国忠
犹不敢公然如此。
今陛下不早觉悟。
渐成孤立。
后纵悔之。
无及矣。
臣实知忤大臣者。
罪在不测。
不忍孤负陛下。
无任恳迫之至。
李辅国兵部尚书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三
八座位崇。
是资望实。
七兵寄重。
必藉勋贤。
况见危致命。
为臣之大节。
存旧录功。
有国之常典。
贶兹名器。
允属当仁。
元从开府仪同三司判院行军司马充闲厩五坊官院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兼陇右群牧使京畿铸钱使长春宫使勾当内作少府监及殿中都使上柱国郕国公李辅国
精明洞物。
宏毅冠时。
钟河岳之秀气。
禀人伦之高识。
悉心无隐。
应物推诚。
洁己不杂于风尘。
临事无忘于夙夜
义形造次。
绩著始终。
顷在殷忧。
备同甘苦。
身率先于草创。
功有成于缵服。
洎大兵之后。
戎务实繁。
职统中外。
事无大小。
克徇恭敬之节。
用申协赞之勋。
比陈利害。
多所宏益。
永言忠谠。
实表公才。
未尝矜伐。
弥自谦损。
星霜几变。
夷险一心。
岂有业构经纶。
任兼军国。
尚居散列。
谢崇班
宜膺喉舌之宠。
仍受腹心之托。
钦乃攸司。
以副佥望。
兵部尚书
馀并如故。
李辅国请编皇帝奉迎上皇史册诏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二
朕恭承明命。
亲总兵戎。
扫欃枪之妖。
拯生灵之患。
宗社所祐。
何往不克。
虽兆自于艰难。
而终盛于丕业。
昨日星动顺。
鸾舆回京。
仰戴君父之恩。
重欢侍省之庆。
拜迎之日。
得展孝诚。
恩慈。
多惭薄德。
遂得祥风引旆。
瑞雪洒途。
宫阙生光。
感应昭著。
卿为朕心膂。
夙夜忠勤。
所请宣付史馆宜依。
高三十五詹事。以淮南节度李辅国所短,除太子詹事。)758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引用典故:鸿雁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时来如(一作知)宦达岁晚莫情疏。
天上多鸿雁(一作河)足鲤鱼。
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收复两京大赦文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轩辕有版泉之战。尧帝有丹水之师。
汤有葛伯不祀。周有猃狁孔炽。
古之王者。奉若天命。
违道不敢不正。干纪不得不诛。
日者逆胡猖狂。敢行称乱。
朕嗣守鸿业。钦承睿图。
枕戈尝胆。抚剑泣血。
罔不夙夜。若涉春冰。
赖天地疾威。社稷凭怒。
上皇丕烈。万国永怀。
因时致讨。为人请命。
由是义夫奋发。回纥籍兵。
邦圻关辅之士。汧陇河湟之众。
沙朔羌戎之骑。微卢蛮貊之人。
万里云趋。四方雾合。
既张我伐。咸乃一心。
蠢兹虿之馀。尚负螳螂之力。
自京南合战。雒北追奔。
百万摧锋。一戎而定。
昔夏以有穷之乱。克之者四十年。
汉以新莽之篡。复之者六千日。
今环周未载。氛祲廓清。
风振海而波荡。雷破山而石裂。
区宇重辟。日月增辉。
此皆三灵叶赞。累圣垂祉。
岂予小子。能集大勋。
顷以先扫宫室。奉迎銮驾。
紫宸初正。黄屋未归。
耆老之望则深。庭闱之恋犹积。
所以自天之泽。必奉于承颜。
作解之恩。尚稽于命。
今六飞届止。万姓昭苏
义奉君亲。庆深家国。
不失旧物。与俗惟新。
宜宏肆眚之典。共喜以康之福。
可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其逆人能自投降。
率众款附。及杀获逆人。
以所部郡县军城降者。并加超赏。
应与安禄山同谋反逆支党。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等一房。
并不在免限。武德开元蜀郡灵武元从功臣
有先巳殁死王事者。并加优赠。
各与子孙一人官。乘舆幸蜀。
天步多难。人心且摇。
臣节斯见。太子太师豳国公韦见素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齐国公高力士开府仪同三司右龙武大将军颍川郡元礼开府仪同三司左龙武大将军田长文开府仪同三司右龙武大将军张崇俊右龙武大将军特进杜休祥等。
勇不顾死。危能致命。
或竭诚羽翼。仰北辰而环拱。
或叶契心膂。聚东井以全归。
畴兹锡社之封。永以誓河之义。
见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力士加实封三百户元礼进封蔡国公
封三百户长文进封雁门郡公
崇俊进封南阳郡公。休祥进封冯翊郡公
各实封二百户。朕龚行天罚。
誓兵朔野。幸以一旅之众。
遂成九有之师。言念经纶。
岂忘缔搆。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裴冕
识宇冲深。体局贞固
输忠佐命。肇启兴王。
开府仪同三司封冀国公
食实封三百户光禄大夫殿中监同正员判行军事李辅国
志除奸恶。忠诚济危。
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依前判行军事。
封成国公。实封五百户
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卿工部侍郎李遵。义切维城。
勋参定国。加特进
封郑国公。实封二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中军都知马副大使管崇嗣。能训戎律。
以佐兵权。进封钜鹿郡公
封二百户中军都虞侯特进鸿胪卿同正李鼎
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保定郡公
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羽林军宿卫内供养王兟。加特进太原县
仍各实封一百户。自寇贼奸宄。
王师未振。瞻言京国。
尚聚犬羊。广平王俶
循学好古。令德孝恭。
志存邦家。誓雪雠耻。
爰鞠其旅。元戎启行。
封为楚王。实封二千户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灵武大都督府长史单于安北副都护持节充朔方节度使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番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朔方管内采访处置使郭子仪。才光三杰。
功格十臣。克焯皇威。
载昌大业。加司徒尚书左仆射
进封代国公食实封二千户
平章事巳下并如故。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方左厢兵马使节度副使姑臧县仆固怀恩
进封丰国公。实封二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充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李嗣业。履险忘躯。
破敌定难。可兼卫尉卿同正
封虢国公食实封二千户
银青光禄大夫司徒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鸿胪卿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蓟国公李光弼。全德挺生。
英才閒出。干城禦侮。
坐甲安边。可司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进封魏国公食实封八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工部尚书持节招讨西京定武威武兴平等军兼关内节度河西陇右伊西四郡行营兵马使王思礼。养锐先鸣。
蓄奇后殿。可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封霍国公。实封六百户
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御史大夫淮南西道节度采访使颍川太守来瑱。可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
封颍国公。馀如故。
特进太仆卿南阳太守御史大夫权知襄阳金乡县鲁炅。蕴是韬略。
副兹节制。可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
封岐国公。仍各食实封二百户
京兆尹持节京畿采访计会招讨宣慰处置事崔光远。毁家成国
致命前茅。可特进礼部尚书
封邺国公食实封三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李光进。慎固封守。
克献殊勋。封范阳郡公
食实封三百户。贤非后不享。
后非贤罔乂。社稷之固。
必在良臣。左相苗晋卿
忠不忘君。才惟济代。
弼成大业。保乂王家。
特进侍中封韩国公
食实封五百户宪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麟
蕴德成务。含贞轨物。
发挥帝业。润色皇猷。
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褒国公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允釐庶绩。
康济多难。一正天下。
大庇生人。可特进中书令
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南节度采访处置使赐紫金鱼袋张镐。谋猷惟允。
纲纪立程。总兹戎律。
懿是谋府。封南阳县公
馀并如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师房琯
尝以经术。辅导朕躬。
金紫光禄大夫少保虢王巨。
顷以宗枝。居守京邑
光禄大夫御史大夫越国公峘。
总兼元戎。克宁全蜀。
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郇国公韦陟
持衡流品。式序百工。
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岘
馈运周给。开物成务。
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京兆尹封梁国公
太中大夫吏部侍郎赐紫金鱼袋苏震。供亿烝徒。
临事益办。可银青光禄大夫吏部侍郎
其赴蜀郡灵武从官。及在路扈从官。
三品巳上与一子官。四品巳下与一子出身。
六品巳下量与进改。功臣将士勋业高者。
别有处分。应见任五品巳上。
当别与一品阶。其阵亡人。
令所在郡县。收骸骨瘗埋。
具酒食致祭。各与追赠。
其家给复二载。诸郡县牧。
或隔绝贼境。则困于幽残。
或犒宴官军。则弊于赋敛。
其来载租庸。三分放一。
其天下百姓。应诸色人勾徵。
及欠负官物。一切放免。
宜令中书门下使。即分道宣慰。
所至郡县。审问百姓閒利害。
有须釐革处置者。一一闻奏。
其园苑内有闲厩使总监。各据所管地界。
耕种所牧草。以备国马。
其宫女及狗豽鸡鹰鹞之类。宜即停减。
屋宇车舆。衣服器用。
并宜准式。珠玉宝钿平脱金泥织成刺绣之类。
一切禁断。学官即宜精选。
讲习。择郎官
有堪任太守县令者。委京清资五品巳上及郎官御史闻荐。
其郡县官。有灼然清白。
理行尤异。百姓中孝悌力田。
不求闻达者。委采访使闻奏。
其有文经邦国。学究天人。
博于经史。工于词赋。
善于著述。精于法理。
军谋制胜。武艺绝伦。
并任于所在自举。委郡守铨择奏闻。
不限人数。其律令格式未折中者。
中书门下通明识事官两三人并法官两三人删定。近日所改百司额。
及郡名官名。一切依故事。
顷以上皇在蜀。朕亦居岐。
蜀郡宜改为南京。凤翔宜改为西京
西京中京蜀郡改为成都府
凤翔府以下官寮。并依三京名号。
吴山为吴岳。其祠享官属
并准五岳故事。天柱山老君庙改为启圣宫。
五品巳上清资官。及三品巳上官
上郡太守。父见在无官及官卑。
并与五品官。父母先亡殁者。
赠一人官。祖母亡殁。
亦赐邑号。忠臣事君。
有死无二。烈士徇义。
虽灭犹存。其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
即与追赠。访其子孙。
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赏。
其内外文武官。有枉遭逆贼杀害。
及身赴朝廷。并逃难山谷。
其父子兄弟伯叔等。为贼捕捉损害。
及谋反城人言语泄漏。因遭杀戮。
并勘实闻奏。当以追赠。
天下侍老。八十巳上。
版授有差。并赠绯鱼袋。
太原久遭逼围。给复三载。
上党三度被攻。给复五载。
南阳颍州灵昌雎阳雍邱等郡县。坚壁多时。
力穷方下。绝食尚守。
情亦可矜。各给复三载。
好畤奉仙两县。进退禦寇。
徵求复多。各给复三载。
蜀郡上皇亲幸。万乘久居
明年租赋。宜依常式。
起后载给复三载。良娣张氏。
既望气知归。亦当熊见节。
可册为淑妃。进封南阳王系赵王
新城王仅为彭王颍川王僩为兖
东阳王侹为泾王。第九男僙为襄王
第十男倕为王。第十一男偲为邵王
第十二男佋为兴王。第十三男侗为定王
淑妃以下。所司择日。
即行册命。虽知人之明。
惭于则哲。而睦亲之义。
盖所随时。持盈尊师
仪王巳下。各赐五百匹。
长公主各与一子官。嗣王及郡县主各与一子六品官。
皇五等巳下及九庙子孙。及亲等人见在者。
并与转改。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下各加一阶。应叙三品五品量加。
减两考。蜀郡凤翔扈从从官。
九品巳上赐勋两转。溥天下赐酺五日。
诸将五首 其四 766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引用典故:天王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一作不)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
炎风朔雪天王,只在忠臣(一作良)翊圣朝钱谦益曰:“此深戒朝廷,不当使中官出将也。杨思勖安南五溪,残酷好杀,故越裳不贡,吕太一收珠南海,阻兵作乱,故南海不靖,李辅国以中官拜大司马,所谓殊锡也。鱼朝恩等以中官观军容使,所谓总戎也。炎风朔雪,皆天王之地,只当精求忠良,以翊圣朝,安得偏信一二中人,据将帅之重任,自取溃偾乎?”)
洗兵马(原注:收京后作。)759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歌紫芝 白环 忆鲈鱼 一苇 攀龙附凤 功大心常小 河清颂 破竹 葡萄宫 青袍白马 洗兵 萧丞相 银瓮 张子房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一作夜,一作夕)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一作儿)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郭子仪领朔方军,屡破贼,拔卫州,进围邺城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回纥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山在平凉县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广平王俶功大心转小,郭相中书令郭子仪谋深(一作猷)古来少。
司徒李光弼检校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王思礼兵部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一作枝)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一作驾)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一作蛇)晓。
攀龙附凤(一作世)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加封蜀郡灵武元从功臣肃宗独厚郭湜李辅国辈)
汝等岂知蒙(一作象)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谓杜鸿渐肃宗平凉鸿渐悉录军资储廥上之。上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萧何也)幕下复用张子房(时张镐房琯为相,故下专言之)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谓李泌,时求归衡山紫芝,词人解(一作角)河清(一作清河(时杨炎辈争献灵武受命、凤翔出师颂之类)
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寄裴施州裴冕李辅国施州刺史767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东屯
引用典故:二千石 廊庙之具 四岳 银钩
廊庙之具施州,宿昔一逢无此(一作比)流。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一作珩)悬清秋。
自从相遇感(一作减)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分忧
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一作丝,一作缣)裘。
霜雪回光锦袖,龙蛇(一作蛟龙)动箧银钩
紫衣使者(一作辟)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
将老已失子孙忧,后来况接才华盛(《英华》此句下有“遥忆书楼碧池映”七字)
忆昔二首 其一 764年 唐 · 杜甫
 押阳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骄子 天王 坐御床
忆昔先皇(谓肃宗巡朔方,千乘万骑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今今上(谓代宗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一作兵出)整肃不可当(一作忘)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程元振数谮郭子仪,遂解兵柄。乾元后数年,邠凤西北尽陷蕃戎,代宗幸陕。诗盖指此)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杜鹃766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云阳县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一作南)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一作喧)
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行飞与跪乳,识序(一作又)知恩。
圣贤古(一作吾)法则,付与(一作之)后世传。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
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旧注:上皇幸蜀还,肃宗李辅国离间,迁之西内,悒悒而崩。此诗感是而作。但首四句有无互见,不知何义。夏竦谓是诗序,亦无解,黄希吴曾引乐府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谓甫正用此格,诗体则然,义终难辨,至王谊伯分指当时刺史,尤穿凿可笑)
忠义堂记1136年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北山文集》卷一三、《敬乡录》卷四、《金华文徵》卷五、《金华文统》卷一、《南宋文范》卷四二、《瓯乘补》卷一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永嘉州治之北,有堂曰忠义,前太守程公之所建也。
绍兴丙辰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会稽李公来镇是邦,既见吏民,问疾苦,颁条教,约与为清净之治。
一日过其上,顾谓僚属曰:「是堂规模闳伟,而创立命名之因,无所稽考。
吾闻鲁公唐人之英,言忠义者莫先焉,后五世流落为温人。
鲁公末年,亲书告牒,其家传宝之,郡尝为刊于石。
尔者天子官其家永嘉者二人,家乐清者一人,所以彰遗烈而播馀芳者多矣。
鲁公之名,所在咸仰,要之此邦乃其遗迹流风之地。
吾今求其像绘置堂上,徙其石刻列之两旁,使后人知堂名之有属。
公等以为宜乎」?
幕吏东阳郑某避席改容而言曰:「真卿,小邾子颜公子友之后。
颜含侍中,相传七叶,皆以忠孝名世。
至有真卿、杲卿,以堂兄弟门户并立。
杲卿常山之名既凛凛如霜雪,希烈之变,真卿复振显于后,天其以忠义萃一门乎!
尝考鲁公上世,凡能尽忠于国者,无不以孝行称。
由是知善为臣子者,于忠孝之道初未尝析。
后世道德不纯,风俗凋落,臣子分两途,始以忠义为难事。
至若鲁公处死之节,论者伟之,而识者犹以为不足道。
观其平日议论慷慨,落落难合
唐旻诬之,李峘非之,李辅国、元载、卢杞辈怨恨切骨,而公益自信,知爱君忧国而不知祸之及己,此盖能以事亲者事其君故也。
忠义,天下之大闲也。
偷生假息固可以延乱臣贼子之命,而英声伟烈常出于奸鈇逆鼎之旁,二者唯人所自择而已矣。
公为政之,暴扬兹美,非但可以慰颜氏之精爽,亦足以销杞、载、辅国千古粪壤奸人之气,其谁曰不宜」!
公曰:「众以为宜,则子为我记于石」。